不过,2009年前后,港校热降温就已初露端倪。中国校友会网在调查中也表示,2005~2014年的十年间,香港大学等港校对全国“省级状元”的吸引力持续下降,录取省级状元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港校仅录取2名省级状元,沦为中国名牌大学省级高考状元争夺战中的配角。
省内
中大是吸收状元最大户
在广东高校中,中山大学无疑是吸收状元的最大户。2004年,广东高考成绩以标准分的形式出现,高考状元可以有多位,当年就有10位总分为900分的高考状元。广州市的三名状元中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徐尚华报考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广东省实验中学的陈雪华报考复旦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广州市二中的程琳报考中山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让广州人印象深刻的是,2003年的广东高考总分状元陈静雯是到中山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就读。
即使在没有录取高考状元的年份,中山大学多数时候仍会是广东高考生源争夺战中的赢家。2008年,广东全省文理科620分以上高分段考生,第一志愿填报中山大学的报考率分别达到60%与51%,换言之,全省一半以上的高分段考生将被中大录取。四年后已实行平行志愿的2012年,这一情况仍得以延续。当年广东省文科排名前1000名的考生中,有近六成被中大录取;理科排名前3000名的考生中,有一半以上被中大录取。
专业
经济金融类最受青睐
哪个专业最受广东高分考生青睐?也反映了本科专业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经济和金融类专业有22人,电子信息类专业有8人,数学类专业有8人,计算机类专业有5人,三位在北京大学元培班。此外,法学、生命科学和物理类专业也有多位高分考生报考。除非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否则,相对冷门、学业比较艰苦的历史学、教育学、哲学等专业较少有高分考生问津。
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调查的2000~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中,工商管理专业最受全国高考状元青睐,选择攻读的状元人数最多,有284人。不过,广东88位高分考生中,只有一位报考工商管理专业,这与全国的情况殊为不同。
到底报哪里? 状元也纠结
2008年以前:
纠结填报哪所大学
2008年以前,广东高考实行考前填报志愿,怎样填报志愿是要花费很大心思的。报考的志愿能否与高考后的分数相匹配,实在难以把握。如果高考没能正常发挥,很可能会报高志愿,从而落榜。这也是在2008年以前广东高考状元相对分散到不同知名高校,而不仅是北大和清华的原因。
2006年到2011年左右:
港校还是北大清华
随着2006年前后“港校热”的出现,诸多高分考生开始在内地求学和香港读书两者之间纠结。2009年,填报志愿时填报了北大医学部的一位广东高分考生,却因为香港某高校给出全额奖学金而放弃北大。广东政治类总分状元在第一次通电话时有意向报考北大,但在随后的沟通中该生已无意北大,据了解,该生最后提前批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不过,随着“港校热”的降温,现在更多的高分考生不再为此纠结了。
现在:
北大还是清华
如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生中的激烈竞争双方招生人员彼此毫不避讳,甚至在网上进行公开喊话。对考生们来说,选择北京大学还是清华大学其实也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下,高分考生到这两所大学之外的高校学习,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高分考生就应该到这两所学校中的一所学习。(记者徐静)